笔百科

吴丝蜀桐张高秋什么意思(吴丝蜀桐张高秋空山凝云颓不流—欣赏李贺《李凭箜篌引》)

100次浏览     发布时间:2024-10-09 09:51:48    

《李凭箜篌引》唐代李贺

吴丝蜀桐张高秋,空山凝云颓不流。

江娥啼竹素女愁,李凭中国弹箜篌。

昆山玉碎凤凰叫,芙蓉泣露香兰笑。

十二门前融冷光,二十三丝动紫皇。

女娲炼石补天处,石破天惊逗秋雨。

梦入神山教神妪,老鱼跳波瘦蛟舞。

吴质不眠倚桂树,露脚斜飞湿寒兔。

这是一首音乐诗,诗中生动描述了乐工李凭弹奏箜篌的高超技艺,传神地再现了李凭箜篌诗意浓郁的音乐境界,渲染了乐曲惊天地、泣鬼神的动人效果。语言峭丽,设色瑰丽,想象力丰富,充满浪漫主义气息,显示了诗人对乐曲的深刻理解。清人方扶南把李贺此诗与白居易《琵琶行》和韩愈《听颖师弹琴》相提并论,赞为“摹写声音至文”。

“李凭”是梨园艺人,善弹箜篌,技艺精湛,名噪一时。其身价之高,“天子一日一回见,王侯将相立马迎”。“箜篌”是古代弦乐器。“引”是古代的一种诗歌体裁。“箜篌引”是乐府旧题。

“吴丝蜀桐张高秋,空山凝云颓不流。”一二句说,在秋高气爽的天气里,传来了箜篌美妙的乐声。这优美悦耳的音乐一经飘出,游走在山巅的行云便顿时坠下云角,俯首聆听,凝滞不前了。

“吴丝蜀桐”即吴地之丝,蜀地之桐,这里指制作箜篌的材料,表现箜篌构造精良,借以衬托演奏者技艺的高超。“张”是说调好了弦,准备演奏。“高秋”表明时间是九月深秋,有“秋高气爽”之意。

“江娥啼竹素女愁,李凭中国弹箜篌。”三四句说,善鼓瑟的江娥和素女,也被这箜篌的美妙乐声触动了愁怀,潸然泪下。循着这乐声而去,原来是李凭正在京城演奏箜篌。

“江娥”即湘妃,是舜帝的两个妻子—娥皇和女英。传说舜帝晚年巡察南方,病故于苍梧,娥皇和女英闻讯前往,一路痛哭,眼泪洒在沿途的竹子上,形成斑纹,称为“斑竹”。“素女”是神话中的音乐女神。江娥、素女都擅长鼓瑟。“中国”即国之中央,这里指京城。

“昆山玉碎凤凰叫,芙蓉泣露香兰笑。

”五六句说,乐声有时清脆,像昆仑山的美玉被击碎;有时和缓,像凤凰的鸣叫;有时低回,好似芙蓉在露水中饮泣;有时又轻快,好像香兰草在欢笑。

“昆山”即昆仑山。“昆仑玉碎”形容乐音清脆。“凤凰叫”形容乐音和缓。

“芙蓉泣露”形容乐声低回。“香兰笑”形容乐声轻快。

这两句构思奇特,美玉,凤凰,芙蓉,香兰,都是美的化身。诗人用来摹写琴声,使读者不仅可以耳闻,而且可以目睹,有形神兼备之妙。

“十二门前融冷光,二十三丝动紫皇。

”七八句说,这美妙动听的乐声,融化了长安城十二门前的清冷秋光。箜篌的二十三根弦丝弹拨跳动,打动了皇宫里的皇帝和天宫里的天帝。

“十二门”指长安城东西南北每一面各三门,共十二门。“二十三丝”指李凭所弹的竖箜篌,胡乐,体曲长,二十三弦,竖抱于怀,两手齐奏。“紫皇”兼指天帝和皇帝。这是道教用语,道教称天上最尊的神为“紫皇”。

这两句写音响效果,并很自然地把诗歌的意境由人间扩大到了仙界。

“女娲炼石补天处,石破天惊逗秋雨。

”九十两句说,乐声高亢时直上云霄,音波冲击女娲炼石补过的天际。五彩石好似被击破,引的漫天秋雨哗哗落下。

“女娲”是中华上古之神,风姓,人首蛇身,伏羲之妹。古籍中载有女娲炼五色石补天的故事。“逗”是引。

这两句依然写音响效果。诗人凭借想象的翅膀,把音乐的魅力和奇瑰的景象联系起来,把读者带进了神奇瑰丽的境界。

“梦入神山教神妪,老鱼跳波瘦蛟舞。”十一十二两句说,这乐声飞入梦幻中的神山,爱好音乐的神仙婆婆成夫人立刻虚心向李凭学习箜篌技艺,而潜藏在神秘幽涧里的老鱼和瘦蛟,则随着音乐在水中上下翻跃舞蹈。

“妪yù”指年老的女人。“神妪”可能是指传说中的神仙婆婆成夫人。“蛟”是古代神话传说中能发大水的蛟龙。

“老鱼”和“瘦蛟”给人的感觉羸弱无力,但它们竟然随着音乐腾跃起舞,使读者也仿佛听到了那美妙的箜篌声。

“吴质不眠倚桂树,露脚斜飞湿寒兔。”结尾两句说,广寒宫中的吴刚被箜篌的乐声吸引,他倚着桂树听得入了神,竟彻夜不眠。玉兔也蹲伏在一旁凝神聆听,没注意到树叶上的露水一滴滴落下,打湿了它的毛衣。

“吴质”即吴刚,是神话传说中月宫里的神仙,整天伐桂不停。

“露脚”指露珠下滴。“寒兔”即玉兔,是神话传说中月宫里嫦娥的宠物。

结尾这两句用静物对乐声进行烘托。月宫、吴刚、玉兔、桂树、露珠,这些形象不但优美,且饱含着人们熟悉的思想感情,因此显得幽深渺远,引人联想。

相关文章

热门文章

最新文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