笔百科

赏花灯的由来和寓意(正月十五赏花灯的渊源,竟然与佛教有关)

100次浏览     发布时间:2024-09-15 08:36:31    

俗话说:“没出正月都是年”。每年的正月里最隆重的日子,除了辞旧迎新的除夕夜,就要数张灯结彩的元宵节了。

在正月十五这天,人们除了要吃元宵外,还要赏花灯、猜灯谜,全家人热热闹闹地聚在一起。那么,过了这么多年的元宵节,你知道元宵节是从哪里来的吗?

关于元宵节的源头,有很多不同的传说。

有一种说法是,早在春秋时期,正月十五吃元宵的习俗就已经出现了——孔子周游列国时到了楚国,得到了楚昭王的接待。一天楚昭王在长江上泛舟时,在水上发现了一种白皮红瓤的圆形果实,味道十分鲜美。

楚昭王问孔子:“这是什么东西啊?”博学的孔子应声答道:“这叫萍实,见到它的人就有资格为王、称雄于天下。”因为这一天是正月十五,所以后来就有了在正月十五这天吃和萍实形状、颜色相似的元宵的习俗。

其实,这种说法只是民间关于元宵节由来的一种附会,它的原型是刘向《说苑·辨物》中关于孔子的一则记载,并没有提到“正月十五”这个日子。劝楚昭王做天下之王的言论,也不可能出自尊重周天子权威的孔子之口。

比较可信的说法是,东汉明帝永平年间,佛教开始传入中国。前往印度求取佛经的蔡愔归来后告诉汉明帝,印度摩喝陀国每逢正月十五,有瞻仰佛舍利的习俗。

对佛教兴趣浓厚的汉明帝随即下令,每年正月十五,在宫中和寺院内点燃灯火,参拜诸佛。慢慢地,这一习俗就逐渐在民间传播开来,形成了正月十五看灯的习俗。

到了唐朝,已经有了元宵张灯的官方规定。唐人刘肃的《大唐新语》记载,每到正月十五这天,长安城里大开灯会,宵禁解除,从皇亲贵胄到平民百姓,人人都可以晚上出来游玩,可以说是相当热闹了。

那么,为什么正月十五要叫做“元宵”呢?这又要从中国民间的道教信仰说起了。

道教以每年的正月十五日为上元节,七月十五日为中元节,十月十五日为下元节,这“三元”一说对应天、地、人三才,一说对应天、地、水三官。无论如何,上元与天相对。南宋人吴自牧的《梦粱录》中记载:“正月十五元夕节,乃上元天官赐福之辰。”

因此,正月十五上元节要燃灯祈祷。因为点灯的时候总是晚上,慢慢地,民间也就把“上元节”称为“元宵节”。而这一习俗,恰好与来源于佛教的看灯习俗“撞车”了,久而久之,也就没人关注它到底是哪来的,总之正月十五看灯就对了!


相关文章

热门文章

最新文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