笔百科

六幺是什么意思(轻拢慢捻抹复挑,初为《霓裳》后《六幺》)

100次浏览     发布时间:2024-10-14 10:21:50    

琵琶名曲


琵琶是历史悠久的古老弹拨乐器,在中国民族音乐中被称为“弹拨乐器之王”。


琵琶艺术最为盛行的时代是在唐朝。


唐代在文化艺术方面采取了开放政策,所以使得琵琶这一有西域风格乐器在唐代十分流行,深受宫廷和大众的喜爱。



有很多很有名的琵琶曲都来自唐朝,比如《霓裳羽衣曲》。


这首曲是真真儿“镶金边儿”的,因为它出自唐玄宗之手。



在白居易的《长恨歌》里有这样的记载:


“骊宫高处入青云,仙乐风飘处处闻。缓歌慢舞凝丝竹,尽日君王看不足。渔阳鼙(pí)鼓动地来,惊破霓裳羽衣曲。”


当时的唐玄宗和他的爱妃杨玉环都擅长琵琶弦乐弹奏,所以诗中便有了这样的描述。


因为有皇族的作曲加持,这一首琵琶曲成为唐代宫廷最脍炙人口的琵琶艺术作品。


《香山诗选·长恨歌》


再比如:《六幺》,也是唐代非常有名的琵琶曲。


它本名《录要》,后讹为《绿腰》《六幺》。


还是白居易,在他的《琵琶行》里有提到这首曲子:


“轻拢慢捻抹复挑,初为《霓裳》后《六幺》。”


《香山诗选·琵琶行》



这里其实也把前面唐玄宗的《霓裳羽衣曲》也提到了。


这说明在唐代,琵琶凭借其独特的异域文化风情,在当时深受统治者的喜爱。


同样,因为统治者的喜爱,使琵琶在宫廷音乐中占有重要的地位,成为了当时的乐器“一把手”。



走向民间


如果一个乐器或者一样艺术一直只存在于宫廷领域,那么它很难经久不衰,广为流传。


琵琶艺术也是如此。


“安史之乱”,便是琵琶艺术的领域转折点。


“安史之乱”之后,皇族没落,琵琶逐渐从宫廷音乐向着民间音乐的方向发展。



民间酒楼、茶坊等场所中开始有风格不同的琵琶曲目表演。


这些曲目深入渗透到百姓的市井生活中,成为了他们生活中休闲娱乐的一部分。


所以,这也导致,就算就算当时的大唐衰落不堪,但琵琶艺术并没有就此没落,反而出现大量忧国忧民的优秀作品。



其他领域


唐代琵琶艺术除了存在于宫廷大典、乐坊演艺活动之外,还在祭祀、巫术、神佛等领域中也有它的身影。


比如:佛教中“四大天王”里的琵琶天王。


这里我们以承德的普宁寺为例子。


普宁寺


普宁寺是帝佛合一的格局,琵琶天王位于承德普宁寺的天王殿。


天王殿两侧墙上供奉着 “四大天王”,手持琵琶的天王称为“东方持国天王”,四大天王的法器各自代表着 “风调雨顺”之意。


这也可以说明琵琶当时的地位很高,不然是不可能作为“法器”出现在神佛领域的。


东方持国天王



在不同的领域都能有琵琶的身影,说明古代的人们在日常生活中,可以时时刻刻接触到音乐。


可想他们那时的“音乐节”,应该比我们现在更有意思。




相关文章

热门文章

最新文章